一、 团队名称
农业经济管理教研室
二、 团队人员构成
1、带头人情况
姓 名 |
曹建民 |
出生年月 |
1973/03 |
行政职务 |
院长 |
最终学历 (学位) |
研究生 (博士) |
授予单位 |
中国 科学院 |
职 称 |
教授 |
2、主要参与人员
序号 |
姓 名 |
年龄 |
专 业 |
最终学历 (学位) |
职称/职务 |
1 |
刘帅 |
41 |
农业经济管理 |
研究生 (博士) |
教授/副院长 |
2 |
姜天龙 |
41 |
农业经济管理 |
研究生 (博士) |
教授/系主任 |
3 |
张守莉 |
49 |
农业经济管理 |
研究生 (博士) |
副教授 |
4 |
王军 |
44 |
农业经济管理 |
研究生 (博士) |
教授 |
5 |
郭修平 |
40 |
农业经济管理 |
研究生 (博士) |
副教授 |
6 |
田露 |
41 |
农业经济管理 |
研究生 (博士) |
副教授 |
7 |
王夷平 |
40 |
计量经济学 |
研究生 (硕士) |
讲师 |
8 |
顾莉丽 |
44 |
农业经济管理 |
研究生 (博士) |
教授 |
9 |
闫云仙 |
51 |
国际贸易 |
研究生 (博士) |
教授 |
10 |
姜会明 |
59 |
农业经济管理 |
研究生 (博士) |
教授 |
11 |
王桂霞 |
58 |
农业经济管理 |
研究生 (博士) |
教授 |
12 |
刘 佳 |
43 |
区域经济 |
研究生 (博士) |
副教授 |
13 |
霍灵光 |
55 |
经济学 |
研究生 (博士) |
副教授 |
三、 建设内容
依托省级重点学科(农业经济管理)和一级博士点(农林经济管理)的学科优势,以及吉林省人文社科基地“粮食主产区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吉林省农村经济研究基地”“粮食安全与黑土地保护利用政策决策支持系统实验室”“吉林省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等科研平台,坚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团队建设方向,突出应用型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的规格,深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推进多元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以应用型科学研究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建立应用人才质量监控体系为保障,将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建设成国内同类院校一流的高层次、高素质、高规格的应用型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基地。把本团队所依托的中国粮食主产区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建成国家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把农林经济管理教研室建设成国内同类院校中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学科特色突出,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和知名度,得到社会公认的品牌教学团队。具体建设内容如下:
1、提高师资队伍水平:以教师实践参与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应用型科研基地为载体,建设一支理论基础宽厚、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通过“名师”工程、“金讲台”工程、“双师”工程、师德建设工程,人事制度改革工程,形成教师培训、评价和激励的机制,从而形成综合职业素养好、专业技能水平高、研发服务能力强、结构层次合理的“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具体指标是本团队教师70%有国外进修经历;50%教师有校外经济决策部门与企业的顾问经历。
2、优化课程体系建设:以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为主线,通过“五化”课改(标准化——参照就业标准建设课程标准;一体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学中练,练中学;全程化——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能力培养贯穿课程教学始终;多元化——实施学校、行业和企业结合的课程评价办法;网络化——搭建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平台),推进多模块课程体系建设,改革专业属性课教学内容,构建新的农业经济学的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努力实现教材体系的创新;增设农业经营学课程,以适应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变化;强化能力型教学内容,强化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农村金融、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等课程的教学。重点强化和开发应用能力培养课。拓展学生自我设计空间和就业适应性空间。实施“精品、优秀课程建设工程”,以精品课程、优秀课程为核心建设课程群,在此基础上将“农业经济学” 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将“农业政策学”和“农业企业管理学”建成省级精品课程,在原有5门省级优秀课程基础上,再建设4门省级优秀课程。
3、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一是以原有多元化实践教学基地为基础,重点推进企业型基地建设,适应现代农业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和提高学生就业能力需要。二是加强校内实训教学基地建设,建设农业经济管理调查实验实训室,进一步加强案例实验室、资料室、数据库建设,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丰富的数据平台和模拟训练平台。强化会计模拟帐实验、微机应用实验在内的经济计量实验室建设,为实验教学提供必要支撑条件。形成实践教学的条件特色、内容特色、过程特色和管理特色,创新实践教学体系。三是建设以粮食主产区研究为特色的数据库,将网络课程和数字图书馆共同构成现代多媒体教学平台,为广大学生提供新的优质现代化教学资源。四是构建校外的创业基地和课外创新基地,培养学生专业创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4、科研基地建设:坚持“科研资源向教学资源转化”的思路,推进本学科的吉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粮食主产区农村经济研究中心”这一科研平台的建设,继续突出面向地方经济建设的应用型科研项目的研究,为农业大省的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服务、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服务。加强科研方向的凝练,加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国家软科学项目等具有重要经济决策价值和社会效益的课题的立项,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30个以上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决策咨询建议和研究报告,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5、强化教育教学管理:制订教学质量管理标准,完善“学分制”管理办法,制订“工学交替”开放式教学环境下教学管理的“四评价”(企业指导教师评价,校内联系教师评价,实习过程阶段性评价,综合素质全面评价)实施办法;创新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健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管理制度,对教学中各环节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建立具有专业教学目标与质量标准、精品课程与典型案例、实训教学指导与考核、学习评价体系等要素构成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和面向农村的公共信息管理平台。
四、 教学水平
学科带头人领衔。团队带头人曹建民教授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ccap),现任吉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吉林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农林经济管理博士点一流学科带头人、国家一流专业负责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岗位科学家。兼任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农业技术经济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畜牧杂志》副主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匿名评审专家、《中国农村经济》等学术期刊匿名评审专家。
曹建民教授坚持“科教融合”教学理念,积极将科学研究融入教学,主持教育部教学改革项目2项,主讲课程获得省级一流金课建设计划。科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农牧业经济理论与政策、农业技术扩散与效果评价、乡村发展等领域。近年来围绕贫困治理、乡村振兴、农村人口流动、非物化型农业技术有效转化、肉牛牦牛产业健康发展等问题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在《agricultural system》、《中国农村经济》、《农业技术经济》等国内外著名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sci/sci论文6篇、cssci论文30余篇,完成专著4部,10余份研究报告获得领导批示。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2项,农业部软科学与吉林省社科基金重点等课题10余项。获得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一等奖1项,获得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1项,获得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1项。培养博硕士研究生20余人顺利走上工作岗位。获得吉林省政府津贴获得者、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等人才荣誉称号。
团队的教学成效显著。以科研工作为基础,搭建了特色的学术与教学平台,注重将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将大量的科研成果融入课程中来和教材中来。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进行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先后获得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吉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多项。其中“农业经济学教材内容与体系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初即获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实现了教材体系的创新,成果在国内10所院校推广应用,本世纪初的“农科类多元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及其运行的研究与实践”获得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多科性地方农业院校教学管理机制与运行方式的研究与实践”与“农科类院校教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分别获吉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坚持国家教育方针走产学研结合办学之路” 获吉林省教育成果一等奖;“独立学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获吉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管理学原理》(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8)获中华农业科教基金2008年度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优秀教材奖,“提高农经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研究” 和“浅析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几个基本问题”分别获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第十届优秀成果三等奖。
下一篇:校级工商管理优秀教学团队
5657威尼斯的版权所有:吉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地 址:吉林省长春市新城大街2888号(130118)
5657威尼斯 copyright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吉农经管官方微信